2025年的外卖市场风云突变,京东的强势入局无疑为这场竞争激烈的商战增添了新的变数。京东正式宣布进军外卖市场,以其独特的战略定位和强大的供应链优势,向美团和饿了么传统巨头发起了挑战。那么,面对京东的“搅局”,美团和饿了么将如何应对呢?

从外卖市场整体发展态势来看,近年来,我国外卖行业规模持续扩张。2024年,用户规模已达5.45亿人,占网民近五成,市场规模约1.2万亿元,预计到2025年还将进一步扩大。但随着市场逐渐饱和,竞争日益激烈,头部平台看似优势稳固,实则面临诸多挑战。


京东外卖:错位竞争,主打品质

京东外卖自宣布入局以来,便以其错位竞争的策略吸引了众多目光。它避开了美团和饿了么主攻的30元以下客单价市场,主打“品质餐饮+即时零售”的组合拳。京东外卖不仅邀请了众多品质堂食餐饮商家入驻,还通过严格审核确保入驻商家的品质。此外,京东外卖还整合了达达、闪送等即时配送资源,实现了“中心仓+前置仓+网格站”的三级网络布局,部分订单甚至能做到15分钟送达。在佣金方面,京东外卖更是推出了“佣金返还计划”,承诺长期将费率控制在1%以内,远低于美团和饿了么的抽佣率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面对京东的入局,美团和饿了么如何应对?


美团:紧急应对,降低佣金

面对京东外卖的竞争压力,美团迅速做出了反应。美团不仅紧急上线了“神券节”,联合70万家商户发放50亿补贴,还宣布将降低佣金率以应对价格战。此外,美团还在加快无人机配送试点的步伐,试图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。然而,降低佣金是否能稳住美团市场地位有待后续观察。因此,美团需要在降低佣金与保持盈利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。

饿了么:强化服务,提升会员体系

饿了么则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来应对京东外卖的挑战。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质量,尤其是在食品卫生标准、包装质量等方面下足了功夫。同时,饿了么还完善了会员体系,为会员提供更多专属优惠和服务,以提高用户忠诚度。在物流配送方面,饿了么不断扩大物流网络覆盖,增加物流站点数量,提升配送范围和服务速度。此外,饿了么还利用新技术提升后台管理和运营效率,通过AI客服系统快速响应用户的咨询和问题。


外卖市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,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,美团、饿了么双寡头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。对于京东来说,入局外卖市场,其优势在于其强大的用户基础以及配送能力。但外卖市场竞争激烈,除了美团、饿了么,还有抖音、快手等平台的跨界竞争,京东能否破局还有待观察。


外卖行业的快速增长背后,是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节奏的加快,加之“宅经济”和“懒人经济”的盛行,越来越多的社区家庭人群选择通过外卖解决日常饮食需求。据有媒体报道,每一周,有2.75亿人在外卖平台上解决餐饮需求,其中,4.08%消费者每周点外卖超过20次(平均每天3-4次),13.52%消费者每周点11-20次外卖(平均每天2-3次),32.78%消费者每周点5-10次外卖(平均每天1-2次)。换言之,我国约有一半的城镇居民几乎每天都会点外卖。不光吃饭靠外卖,哪怕在家做饭,菜可能也是来自电商平台。


无论哪家外卖平台能再次胜出,都离不开对社区场景的布局。社区是外卖平台的终极战场,连接消费者和商家的关键纽带。通过深入布局社区场景,外卖平台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,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。同时,外卖平台还可以与社区商家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,共同打造生活服务平台,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。此外,社区场景用户粘性强,口碑传播效应显著。一旦消费者在某个平台获得良好体验,就会成为该平台的忠实用户,并向亲朋好友推荐。



其实外卖平台在社区布局,美团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。连续4年投放祥云门社区门禁广告,从2021年到2024年的美团财报营收和订单峰值来看,均保持双位数的增长,订单最高峰值也由2021年的5000万单增至2024年的9800万单,确立了美团在外卖行业的领跑地位。


随着京东入局引发外卖市场竞争加剧,社区场景必然已成为各大平台争夺的焦点。未来,外卖市场的发展将更注重深耕社区场景,各大外卖平台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,会通过创新品牌营销方式、丰富内容以及运用AI技术等,不断提升用户体验,抢占市场份额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这场竞争无疑是一场福利盛宴,他们将享受到更优质、便捷、多样化的外卖服务。对于祥云门广告来说,将继续深耕社区场景,为品牌与消费者搭建沟通桥梁,传递品牌信息。


未来展望:外卖市场的“新蓝海”

随着京东的搅动,外卖市场正呈现出新的趋势。即时零售融合、绿色智能化和全球化布局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。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,谁能抓住这些趋势、谁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,谁就有可能成为新时格局的缔造者。